第(3/3)页 “不一样!” “康都是为了给西方世界打个样子,让他们知晓咱们的仁义。” “现在整个西方都是咱们的了,咱们还装那个样子干嘛?” 老朱闻言也陷入迷惘了,因为他也没想过这种问题。 不过老朱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当年统一全国的时候生出过同样的迷惘,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治理如此庞大的国家。 好在有刘伯温、李善长等人辅佐,这才勉强支应下来。 “大孙,一人计短,十人计长,何不问计于群臣?” 朱允熥闻言再次摇头。 “不行!” “朝中文臣都是儒家弟子,我怕他们将儒家那套用在这些异族上。” “皇爷爷,咱俩私底下说,我压根就没想让西方那边的人好过,只想着一点点用咱们大明人,将西方土地上的人种给替换掉。” “嘶……” 老朱听到大孙的野望不由一阵牙疼,心道这孙子是真敢想啊。他当年打北元都没敢想过这事,只想着对北元一边打击,一边拉拢,让他们渐渐为大明所用。 可到了自家大孙这儿,他就压根没想过给人留活路。 “大孙,你这样想可不对,至于怎么不对咱还没想好……” 朱允熥才不在乎老朱的想法呢,他只是突然有点想张宗浚了,要是这个老阴比在旁边,一定能替他想出好办法。 “来人,给康都发急电,让张宗浚火速回金陵……” 朱允熥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朱给打断了。 “你叫他回来干嘛?” “让他给我出主意啊!” “主意还不简单,你把咱用在土司那些手段用在西方世界不就行了?” “啥?” 老朱见大孙还没明白,不由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讲。 “先册封他们,承认他们的统治权。然后招他们子弟入国子监读书,一边同化他们,一边拿他们当人质。” “这样持续个几代人,他们也就习惯了大明的册封。一旦有人自立为王,那些接受咱们大明册封的土司非但不会帮他,还会联合起来打他,觉得他破坏了规矩……” “然后隔上几年,召集天下土司一起来大明朝贡,让他们见识下天朝上国的威仪,他们就几十年不敢造次了……” 在老朱的传授下,朱允熥很快就弄懂了老朱的整治手段。 所谓的土人治土在老朱这里不过是个过渡,他在承认土司对当地的合法统治权时,同时不遗余力的向当地移民,筑造城池,并且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用老朱的话说,现在咱们人少,咱们当然得仰仗土司的治理。等当地大明百姓比番民还多的时候,咱们就可以改土归流,设置县令替咱们治理该地了。 朱允熥听了老朱这种顶级权谋家的办法,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多谢皇爷爷解惑,孙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允熥说完就自信的走出大殿,接受京城百官和万千百姓的朝贺。 老朱坐在大殿的门槛上,笑着拒绝了朱允熥共乘一舆的邀请。 老朱本不想抢大孙的风头,但朱允熥又岂能独享? “皇爷爷,这不是孙儿一个人的荣耀,是咱们爷孙俩的荣耀!” 朱允熥说完这话,不管老朱同意与否,上前强行将老朱拖了起来,然后塞到肩舆上坐好,随即自己也坐了下去。 “你这个逆孙,是一点都不想让咱清净呀!” 老朱嘴上说着埋怨的话,但心里早就跟吃了蜜似的。 秦德顺和王德见一老一少两个皇帝坐定,异口同声的喊出“起驾”。 在两人悠扬的起驾声中,三十六名锦衣力士抬着肩舆起身,越过丹墀,穿过涌到,来到人山人海的皇宫广场接受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朝拜。 “太皇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完本感言 说实话,我这本书没想过写这么久,更没想过写这么长。 甚至在发书之前我就没想过能有成绩,本来想着能有几百订,写上一年混个精品徽章就知足了。 万万没想到首定精品,几个月后万订! 虽说成绩让我很满意,但在写作当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涉及到大场面和战争场面我都不会写,涉及到感情戏,更是写的如同儿戏。 总的来说,这本书有很多不足,后边更是灌水严重,但你们依然包容了我。 我在这里拜谢! 接下来我要休息几天,或许趁着这几天去做个手术。 本来六月份就要做的,当时差点就要办住院手续了,但一问术后要很久才能康复就又从医院跑了。 具体病因也不透露了,咱不是喜欢卖惨的人。 下一本新书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可能是大宋,也可能是大秦。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章说留言,你们喜欢大宋还是大秦?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