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士奇刚想摆摆知府的架子,就听到人群里传来一阵压抑的啜泣声。 这让杨士奇心里一阵不爽,皇太孙来归化城都没嫌苦,他们这群穷秀才有啥不乐意的? “诸位,归化城的条件虽然差了点,但好歹也是草原名城,皇太孙更是亲临此地视察过,并且亲自指导归化城的建设工作。” “尔等能来此地任职,为大明尽忠,为皇太孙效力乃是尔等的福分,尔等何必做这般小儿女姿态?” 杨士奇这话一出,当即有很多人擦了把眼泪不再哭出声,不过也有情难自已的人,依然我行我素的哭哭啼啼。 “谁?” “来人!” “把那个不知羞的家伙拉出来,本官要亲自给其训话!” 随着杨士奇一声令下,几名魁梧的蒙元武士上前,将一个正在哭哭啼啼的读书人从人群里拽了出来。 “大人!” “学生只是思念家中老母,这才止不住哭泣,您这是何苦为难学生呢,呜呜呜……” 杨士奇一听对方是思念老母,也不敢过分苛责了。 毕竟大明王法再大,遇上孝道也得靠边。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于彦昭,钱塘人士!” “尔既然家中有母亲需要奉养,为何不跟皇太孙说明?” “以皇太孙之贤明,定然不会强迫你,让你来此地任职!” 于彦昭闻言愤怒的抹了把眼泪。 “学生自然是向皇太孙上书了,可不知为何,学生还是被编入支援归化城的队伍了!” “呃呃?” 杨士奇听到这话就不敢乱答话了,他最近听京师的同学聊起过,说皇太孙最近很忙,整天忙着在后宫造娃呢。 如果同学们说的八卦是真,那于彦昭之事可能还真是皇太孙殿下的疏忽。 杨士奇想到此处,当即露出一个和煦的笑脸。 “于生员不要生气,其实来归化城不失为一件好事。” “尔等只要在归化城干满五年,不仅能获得丰厚的俸禄,回到京城还能自动获得会试资格!” “这可比留在京城苦熬强多了,多少人熬了一辈子都过不了乡试那一关,尔等可是直接跨过了这道坎!” 其他秀才听到这话脸上登时露出希冀之色,只有于彦昭一脸的生无可恋。 因为他本无意官场,连秀才功名都是被母亲逼着考的。再加上他媳妇眼看着生产在即,他就更不想远走了。 杨士奇一边给秀才们灌鸡汤,一边观察着于彦昭的脸色,见这家伙油盐不进,当即做出一个决定。 一定要将这匹害群之马留在自己身边! 绝大多数秀才都是吃鸡汤的,在喝了杨士奇给他们精心调配的鸡汤,每个秀才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后满怀雄心壮志的去参加基层工作去了。 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就是给新规划的牧民登记户口,顺带脚取个汉人的名字一类。 不过这只是初期工作,当完成对蒙元人编户齐民之事后,他们就会根据工作能力的高低进行分流,一部分人被分流到供销社担任基层管理人员,或者分到学校普及大明官话以及大明文字等等。 只有工作能力突出之人,才会留在归化城,或者派驻各个县盟担任县令、县尉、县丞等职务。 于彦昭因祸得福,直接留在了归化城给杨士奇当秘书。 杨士奇在跟于彦昭相处一段时间,发现这货还真是个人才,不仅文采斐然,更是写了一首好字。 因此,越发坚定将其留在自己身边做事的想法。 于彦昭也不像一开始那么抵触了,因为他发现城主府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优势,那就是发电报不花钱! 在跟家中娇妻发了几次电报,于彦昭的情绪彻底稳定下来,开心的接受了杨士奇分派的所有任务。 这天杨士奇路过于彦昭值房,刚想命人炒几个菜,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这位下属,就听到几个蒙元护卫急吼吼的跑过来。 “大人,大事不好啦,阿拉善盟的人打起来啦,已经打到县衙,将县令王大人都绑了!” “啥?” 杨士奇听到这话当场拍案而起。 “他们这是想造反!” “来人,赶紧给衡王殿下发电报,让他赶快回来主持大局!” 于彦昭闻言赶忙接下这个任务,飞快的跑到电报室传达。然而,当他回来之时却发现知府大人连同府衙的其他人全都不见了。 他找遍了整个府衙,只找到一个打扫庭院的老头。 “老伯,可否告知知府大人去哪儿了?” “于书案啊,知府大人领着府衙的人去平叛哩!” “平……平叛?” “知府大人不是文官吗,咋还负责平叛?” “嘁!” “啥文官不文官,在咱们归化城不分文武,赶上啥算啥!” “再者说,平叛还叫个事啊,今年刚过几天啊,咱们知府大人已经平了七八次叛乱哩!” “啊?” 于彦昭越听越心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归化城这么危险,竟然处处是叛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