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治好它,它就不再是废地,它就是咱们,是咱们子孙后代,铁打的粮仓——”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直接的利益关联和最形象的比喻。 人群彻底被点燃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汉子,把草帽高高举在空中挥舞。 待欢呼声稍歇,陈朝阳宣布了工程的核心原则: “咱们工程大,但不是蛮干,要 ‘科学施工,劳逸结合’ ,谁也不能给我累趴下喽,更要 ‘根治盐碱,为民造福’。” 口号声落下,他随即指向工地上几处特别显眼的设施。 “看见那边冒着热气的大锅没有?那是咱们的 流动食堂。 保证大家下了工,有口热乎饭吃,有碗热汤喝,绝不让大家饿着肚子出力气。” 人群一阵叫好,过去给官府出夫,谁管你冷热饥饱? “看见那挂着红十字白布帘的帐篷没有?那是咱们的 工地卫生所! 谁有个头疼脑热,磕着碰着,立刻就去,里面有的是好大夫,好药品。” 这下,连那些原本担心身体吃不消的老弱民工的眉头都舒展了些。 “最后,”陈朝阳的声音清晰传遍全场,“咱们干活,实行工分。 干得多,干得好,不光管饭,还有奖励,绝不叫任何一个出了力的乡亲吃亏,也绝不辜负咱们刚打下来的那些粮食。” 清晰的规则,实实在在的保障,以及与眼前丰收景象的紧密关联,彻底打消了人们心底最后的疑虑。 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现在,我宣布,苏北治碱第一期工程——开工。” 随着陈朝阳一声令下,苏北各地这百万之众,立刻开始了它史诗般的运转。 红旗在尘土中猎猎作响,无数把铁锹同时插入这片斑白的土地,激昂的号子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为了向苦难得过且过,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开工的头几天,是混乱与秩序并存的磨合期。 苏北百万民工依照划定的区段,如同蚂蚁筑巢般散布在广袤的工地上。 最初,主要依靠的是最原始的力量:铁锹扬起,落下,挖起带着白色盐霜的土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