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得偿所愿-《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2/3)页
    这是总裁陷入深度思考时一个连他自己都未曾留意到的习惯性小动作。于是立马又抛出了精心准备的理由。
    “再者,从实效与紧迫性看,武装一支已成型、且屡经战火淬炼之精锐,使其锋刃更利,效费比极高,可迅速形成校长手中无坚不摧的利刃。反观若需对另一庞大体系进行全方位强化,所需资源、时间恐倍之,缓不济急啊。如今国际形势变幻,日军压力日增,时间……实在不等人。”
    最后,他轻描淡写,地点出了那个总裁最为敏感的问题。
    “而且,佐民此人,学生观察多年,其人对战功的渴望,远大于对地盘势力的经营。他一心只想打好仗,以回报校长的知遇之恩,心思相对单纯。此番若能得校长器重,王佐民必怀感恩戴德之心,化为战场效死之力。此等知恩图报、便于驾驭的纯臣,若能善加笼络,让其直接效忠于校长,岂不胜过……某些体系庞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的.....”
    这番话,已经将单纯的攻击军编制之争,巧妙拔高到了“效费比”、“时间紧迫”的战略层面,更触及了总裁心中那根对内部势力坐大后始终保持警惕的弦。
    “土木系”的扩张,陈程声望的日渐高涨,本就是总裁需要微妙平衡的。
    总裁沉默了片刻,书房里只听得见座钟轻微的滴答声。他深邃的目光再次看向俞记时,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
    “良桢啊!”
    总裁的嘴角似乎微微抽动了一下,他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神情。
    “你对旧部,倒是念香火之情的。”
    这一句话,总裁的语气平淡,却让俞记时心中猛地一凛,这轻飘飘的话语,分明是在点他,表明对其与74军、与王要武的渊源和此次进言的动机都洞若观火。
    但总裁并未在此事上深究,他话锋马上又转回正题,仿佛刚才只是一句随口的感慨。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看着俞记时,片刻之后,终于做出了决断。
    “不过,你所言的……‘效费比’与‘时间’,确是实情。王要武……”
    提到这个名字,总裁的语气似乎缓和了些许。
    第(2/3)页